当前位置: 首页 > 德清人文 > 余英文化

走读德清茶

日期:2015-04-2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德清史志网 字号:[ ]

  德清县县治武康镇以西的地域为天目山余脉,那里群山蜿蜒、竹木葱茏;盛产竹木、茶叶等山货。早在1200多年前,茶圣陆羽在世界上首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十分赞赏德清茶,有浙西茶叶以“湖州为上……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 的记载; 武康小山寺释法瑶“饭所饮茶” 而健康长寿的事例是古代47则茶事之一,短短7000余字的《茶经》中曾数次写到德清茶。“东沈红” ,是中国红茶中的名品,在唐代曾被列为“贡茶”;德清茶农的汗水和智慧凝结成的那一片片红艳,曾是皇室人员喜欢的饮品。你可否知道,德清历史的这种骄傲?德清茶区面积不大,但德清茶制作精细、品质纯正、茗香迷人,是史有记载的好茶之一。如今,走读德清茶区,观赏茶山美景,品饮莫干香茗,探究德清茶文化的深厚积淀和丰富内涵,不仅成为德清人的一种时尚,也是杭州、上海、南京等地众多市民的新追寻,这既是一种极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有益身心的休闲健身活动。

  4月初旬,春和景明,正值春茶飘香的季节,德清县茶文化研究会与德清县图书馆联合举办了一场“走茶山.访茶事”活动,这是“走读德清” 系列活动之一;参与活动的有县茶文化研会、县作协、莫干山诗词学会的会员及茶文化爱好者30余人。清晨,车从武康出发,一路西行。车水马龙的繁华渐渐远去,满目的翠绿时时扑进视野,清新的空气滋润着每个人的肺腑,走进了山野,亲近着自然,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车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缓缓而行,驶过了38道弯,终于来到了莫干黄芽的主产地---横岭茶场。横岭是德清、安吉、菱湖的分界线,岭巅竖有界碑。这座海拔600余米的山岭土层肥厚、植被丰茂、云雾缭绕、水源充沛,极宜茶树生长。漫步茶园,似能闻到淡淡的茶香;眺望山峦,一垄垄茶树沿着山势铺展延伸,似层层碧浪涌动在脚下,绿拥翠叠中尽显出生命的张力和灵秀。三五成群的山村妇女正忙着采摘春茶,或系着围兜,或背着竹篓,一双双灵巧的手不停地采摘着一颗颗鲜嫩的茶芽。据茶农介绍,一芽一叶初展的鲜茶每斤约有8万个芽叶,每斤干茶约需4斤鲜茶才能制成;而采摘时的每一次伸手只能采取一个芽叶,那采摘茶叶的辛劳真是难以计数呵。采摘回来的嫩绿芽叶,还要及时炒制。特级莫干黄芽有一套科学完整的采制工艺。先要进行挑选,然后,经过摊放、杀青、揉炒、闷黄、烘干、整理等多道工序,才能制成嫩绿微黄、清香宜人的成品干茶。看着、听着,我深切地感到:一芽一叶真是来之不易!

  “山间竹里人家,细香嫩蕊黄芽。”聪明、勤劳的德清茶农培育了那片神奇的树叶,无论鲜嫩,还是干枯,色泽总是那样翠绿。绿色,是生命的活力。茶之绿,源于大地之恩泽、日月之精华。在莫干黄芽茶叶有限公司,我品饮着刚炒制出来的莫干香茗。看着卷缩的干茶在水的温润中慢慢舒展开柔嫩的叶片,似乎终结了的生命又升腾起一种新的希望。人说,中国绿茶是“还魂草”。 鲜嫩的茶叶被摘离树枝,一时失去了依靠;经炒制成为干茶,一时形容枯萎,但那只是生命的浓缩,其魂魄犹在,一旦受到水的滋润,生命的神形又将复现出极强的活力。浅斟慢饮中,我似乎又看到了片片绿叶的辉煌。返程途中,又放眼路旁座座茶山,看着那片片绿叶拥抱车窗的青春绚丽,似乎闻到了茶农的粗糙大手炒制出缕缕茶香的千年神秘,我又深切地感到:一部德清茶叶的千年历史,就延展在这竹木掩映的山道上。

分享到:

备案序号:浙ICP备10203670号 网站标识码:3305210002 公安备案 33052102000294

主办:德清县史志办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