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清人文 > 余英文化

下龙潭唐代摩崖题记

日期:2014-08-1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德清史志网 字号:[ ]

  德清山明水秀,风景如画,自古以来便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纷至沓来的探访者,惊艳于德清山水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给德清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印记——石刻。由于历史变迁及风雨侵蚀等原因,在县境内留存下来的石刻数量并不丰富,但无疑每一方都是先民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这些各具特色的石刻中,最古老的当属下龙潭摩崖题记。

  下龙潭摩崖题记位于县城武康镇城西村花石开自然村下龙潭引水渠南侧山岩上,题记为楷书阴刻,高1.7米,宽1.4米,分左、右两部分。左边字径为0.05×0.05米,计63字,楷体分七行直书:“湖州刺史京兆于頔,监察御史河东薛公允,前右卫胄曹吴兴沈必复,处士弘农扬系、富春孙革、天水赵匡时、河南于崟。县令明瑞,尉包举。贞元十年二月五日题。”右边字径0.1×0.1米,计13字,楷体分三行直书“玉石响□□□□年二月一日改此名”。(此处部分字迹漫漶不清,据清同治《湖州府志》及道光《武康县志》记载应为“贞元十六年”)

  于頔(?~ 818),字允元,后周太师谨七世孙,今河南洛阳人,曾任长安令、驾部郎中、大理卿等职,是中唐时期显赫一时的大臣。贞元七年(791)被任命为湖州刺史,在任期间修复堤闸,疏浚沟渠,掩埋枯骨,颇有政声,得到当地群众爱戴,人们甚至将其主持修筑的“荻塘”改成同音的“頔塘”,以作纪念。由题记内容可以推测,这是公元794年,湖州当时的刺史于頔偕同薛公允、沈必复等一行9人在此处游玩后留下的题记。

  据清同治《湖州府志》记载:“余英志云响应山下有龙湫,水色正碧,旧传山有二玉,应人如谷之答响故名玉石响。”乾隆《武康县志》记载:“响应山,县西八里高三十丈围一里,谷响特异故名。一名大响岩,腰半凿甘霖响应(为宋代武康邑令毛滂所题)四字,前有小泓,名小响岩。山下有龙湫,旧名玉石响,唐贞元中刺史于頔改名碧玉潭。谷中有断崖垂瀑二十余丈,《吴兴掌故》:此山随人声大小相应,故有大响小响之名。”由左侧题记可见,并未有确实的证据证明乾隆《武康县志》提到的是于頔将玉石响改名碧玉潭,“碧玉潭”之名是何人提出,不得而知。另外,左侧题记明确记载于頔于贞元十年二月五日(公元794年)到此,而右侧题记记载玉石响之名是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所改,从时间上来看,“于頔将玉石响改名碧玉潭”的说法似乎也不能成立。另有学者考证,右侧题记“玉石响□□□□年二月一日改此名”中“改此名”应为“咏铭”,究竟如何?期待专家进一步的考证。

无论孰对孰错,此地风景之独特毋庸置疑。清代吴康侯《碧玉潭记》详细记叙了此地美景,“水漱山足,溪与石斗,各负气势相搏激,旋疾如车轮,汇为渊潭,沉深寒碧”、“潭之上有峭壁二,屹立如堵墙......两壁之间,南望断崖,飞流如匹练垂下二十余丈,空山雷鸣,声闻谷外。”大小响应的响应山,气势磅礴的断崖瀑布及深不可测的玉石响潭水,这一切无不令人心驰神往。有如此美景相伴,无怪乎于頔等人在畅游其间后驻足题刻,以纪此行。

如今,响应山仍在,但其潭水因上游建了对河口水库后水流减少,又加上泥沙沉积,潭已不复当年模样。唯留这一方题记,默默嗟叹似水流年。

分享到:

备案序号:浙ICP备10203670号 网站标识码:3305210002 公安备案 33052102000294

主办:德清县史志办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