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清人文 > 英溪笔谈

德清带“龙”的地名,你知道多少?

日期:2024-02-2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德清史志网 字号:[ ]

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龙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中华文明穿越千年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一直被视为是祥瑞、智慧和神圣力量的象征。中国人自古对“龙”情有独钟,以“龙”字命名的地名不胜枚举,寄托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美好祝愿和期待。根据《德清县地名志》(2019年1月版本)粗略统计,德清县范围内带“龙”的地名有76处,现带你揭秘部分“龙”冠名的地名及由来。地名括号内标注为现隶属或地处的镇(街道)。



带“龙”字的村社(共4处):龙山村(阜溪街道)、龙胜村(阜溪街道)、龙凤村(舞阳街道)、五龙社区(武康街道)

龙山村,位于阜溪街道东部,总面积11.93平方千米。以“剥皮龙山”(书名侯石山、凤凰山,俗称剥皮龙山)得名。清道光《武康县志》:“侯石山在县北四十里,一名凤凰山.......山多石,无草木,俗称剥皮龙。”1958年,为施宅、长安生产队。1961年,为施宅、大同、长安生产大队。1982年,因重名,大同大队改为新丰大队,长安大队改为长安里大队。1984年改为施宅、新丰、长安里村。2001年9月,合并为龙山村。

龙胜村,位于阜溪街道东北部,总面积14.72平方千米。因解放初当地村干部村民怀有胜过龙山之意,故名。1956年,为龙胜、漾口生产队。1961年,为龙胜、漾口大队。1984年,为龙胜、漾口村。2001年,合并为龙胜村。

龙凤村,位于舞阳街道东南部,总面积4.37平方千米,因村庄处在秀丽的龙盘山和凤凰山怀抱之中,故美其名曰龙凤村。1958年,为龙凤生产队。1961年,设置龙凤大队。“文革”期间改名东风大队,1978年,恢复原名。1984年,改为龙凤村。

五龙社区,位于武康街道东侧,辖区面积2.2平方千米,新中国成立后,五里牌与尰下村合建为五龙村,各取首字,因“尰”形式“龙”字,故名。1958年,为兴龙生产队。1961年,设置五龙大队、新龙大队。“文革”期间,五龙大队改名五星。1979年,恢复原名。1984年,改为五龙村。2000年,两村合并为五龙村。2017年3月,改为五龙社区。辖五龙小区、民乐小区、玫瑰庄园等多个住宅区。

龙山村


 

带“龙”字的自然村(共15处):龙金兜(乾元镇)、会龙桥(钟管镇)、龙蚕圩(钟管镇)、龙潭(洛舍镇)、龙里(莫干山镇)、乌龙山(莫干山镇)、暗龙口(莫干山镇)、北龙山(阜溪街道)、大龙山(阜溪街道)、青龙山(阜溪街道)、黄龙琪(阜溪街道)、龙盘山(舞阳街道)、花龙墩(下渚湖街道)、龙松村(下渚湖街道)、龙王庙前(下渚湖街道)

北龙山、大龙山、青龙山、乌龙山、龙盘山,村庄都以山得名。

黄龙琪,据传古代有条黄龙曾在此歇脚,留下一只酷似龙眼的水池而得名。龙金兜,因村内一条小河形似长龙而得名。龙里,曾名弄里,因村前有二井,村后是山坞,形状似龙,故名。

龙潭,因境内有龙潭漾而得名。

会龙桥,以桥得名。

花龙墩,村地形似虾笼,村民聚居土墩,因方言“虾”、“花”同音,讹为“花笼墩”,后“笼”改为“龙”。

龙蚕圩,含有养蚕好之寓意。

龙王庙前,因村坐落在龙王庙前方,故名。

龙松村,因2013年建高压铁塔,鱼埠头村民安置新建村。

暗龙口,据镇政府西北10.5千米,村民8户33人。

 


带“龙”的桥梁(共9处):二龙大桥(新市镇)、五龙大桥(新市镇)、龙带桥(新市镇)、青龙桥(新市镇)、龙溪港桥(钟管镇)、双龙桥(钟管镇)、圣龙桥(禹越镇)、龙尾桥(武康街道)、龙兴桥(下渚湖街道)

二龙大桥、五龙大桥,属于大桥,东西方向跨京杭大运河。二龙大桥,桥长145米,于1973年改建,1995年重建,1996年建成。五龙大桥,桥长428.7米,于1983年改建,1989年、2001年重建,2002年建成。

龙带桥,俗称西长板桥,位于新市镇政府西北西栅龙舌圩西,七孔石梁桥,明嘉靖初年(1522年)始建,清同治(1862-1874年)重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桥,属古桥,位于新市镇句城村,东西方向跨洋西港,五孔石梁桥,桥长35米,清康熙《仙潭文献》记载:“句城桥,金龙漾东北,一名东板桥。”

龙溪港桥,属大桥,位于钟管镇钟管村尚坝,东西方向跨杭州至无锡航道,桥长440.2米,于2002年通车。

双龙桥,位于钟管镇三墩村双桥,属于双孔石拱桥,桥洞之水似双龙戏水,故名。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圣龙桥,又名韩家桥,位于禹越镇夏东村,为三孔石梁桥,始建于明朝,相传清乾隆帝下江南时,此桥重建落成,故名。

龙尾桥,属古桥,位于武康街道千秋村,南北方向跨后溪,单孔石梁桥,桥长5.3米,因跨后溪之末端而名,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始建。

龙兴桥,又名观音桥,属古桥。位于下渚湖街道四都村,南北方向跨下渚湖支流,三孔石梁桥,桥长17.7米,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

龙带桥



带“龙”字的古迹(共1处):下龙潭摩崖题记(武康街道)

下龙潭摩崖题记,位于武康街道城西村花石开下龙潭的岩壁上。岩壁高1.70米,宽1.40米,题刻分为两部分。左侧字径0.05米,楷体分七行直书:“湖州刺史京兆于頔,监察御史河东薛公允,前右卫贵书,吴与沈必复,处士弘农扬系,富春孙革,天水赵匡时,河南于崟,县令明瑞,尉包举,贞元十年二月五日题”等字。右侧字径0.1米,楷体分三行直书“玉石响□□□年二月一日咏铭”。2006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龙潭摩崖题记

 


带“龙”字的山(共1处):大龙山(阜溪街道)

大龙山,位于阜溪街道三桥村,海拔115米,因此山不远处为剥皮龙山而得名。

 

 

带“龙”字的河流(共10处):龙溪(乾元镇、钟管镇、洛舍镇)、龙光寺溪(洛舍镇)、白龙潭港(禹越镇)、青龙溪(莫干山镇)、新龙港(武康街道)、龙门里溪(舞阳街道)、龙盘溪(舞阳街道)、大龙溪(阜溪街道)、龙王塘溪(阜溪街道)、五龙港(下渚湖街道)

龙溪,别名干山溪,南北走向,德清大闸至钟管沙浦港,流经乾元镇、洛舍镇和钟管镇,全长21.65千米。《德清新志》记载:“阚山溪,即苕溪,又名龙溪”。

龙光寺溪,位于洛舍镇,南北走向,凤凰山至导流港,全长3.6千米,水域面积0.026平方千米。

白龙潭港,位于禹越镇三林村,东西走向,中塔港溪至白龙潭,全长1.21千米,水域面积0.051平方千米。

青龙溪,位于莫干山镇,南北走向,燎原村至阜溪,全长1.369千米,水域面积0.006平方千米。

新龙港,位于武康街道,东西走向,上林桥至坞山圩桥,全长3.2千米。

龙门里溪,位于舞阳街道,东西走向,西山坞至圣堂头溪,全长2.154千米,水域面积0.005平方千米。

龙盘溪,位于舞阳街道,东西走向,龙凤村梅林坞至南干渠,全长1.117千米,水域面积0.002平方千米。

大龙溪,位于阜溪街道,南北走向,郭肇村大龙山至鱼花岭溪,全长1.329千米,水域面积0.003平方千米。

龙王塘溪,位于阜溪街道,南北走向,龙胜村至全年坞溪,全长1.482千米,水域面积0.006平方千米。

五龙港,位于下渚湖街道,东西走向,湘溪至下渚湖,全长6.1千米。

龙溪

 


带“龙”字的漾(共4处):花龙漾(新市镇)、青龙漾(新市镇)、龙潭漾(洛舍镇)、白龙潭漾(禹越镇)

花龙漾,位于新市镇加元村,面积0.016平方千米,容积2.763万立方米。

青龙漾,位于新市镇句城村,面积0.031平方千米,容积5.306万立方米。

龙潭漾,位于洛舍镇东衡村,面积0.063平方千米,容积12.059万立方米。

白龙潭漾,位于禹越镇三林村,面积0.058平方千米,容积4.64万立方米。

                    


带“龙”字的历史地名(共9处):乾龙居委会(乾元镇)、五龙桥村(新市镇)、

白龙潭(禹越镇)、龙门(武康街道)、五龙村(武康街道)、龙门里(舞阳街道)、隐龙坞(舞阳街道)、井龙口(阜溪街道)、龙山乡(阜溪街道)

乾龙居委会,位于乾元镇政府西南侧,1994年设乾龙居委会,2007年撤销。

五龙桥村,位于新市镇东北部,距镇政府3.5千米,下辖6个村民小组,1978年设五龙桥大队,1983年改为五龙桥村,2000年撤销。

白龙潭,原属三林村,距禹越镇政府北2.5千米,1990年撤销。

龙门,原属千秋村。距街道办事处西北2千米,因村内有龙尾(又名龙门)古桥,故名。2013年拆迁,搬迁至千龙茗苑。

五龙村,位于武康街道东部,距街道办事处2千米。下辖3个村民小组,1961年设五龙大队,“文革”期间改名五星,1979年恢复原名,1984年改为五龙村,2000年撤销。

龙门里,原属西坞村,距街道办事处东南10.5千米,2004年搬迁至下塘桥。

隐龙坞,原属木桥村,因山坞蜿蜒曲折如龙,西边山峦遮住,故名。2003年拆迁,搬迁至塔山小区。

井龙口,原属光华村,距街道办事处西北2.5千米。2005年拆迁,2012年搬迁至光华小区。

龙山乡,因境内有剥皮龙山得名,区域面积31平方千米,下辖7个村。1950年设乡。1958年龙山、三桥两乡合并成立三桥公社。1961年成立龙山公社。1983年改为龙山乡。1991年撤销。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备案序号:浙ICP备10203670号 网站标识码:3305210002 公安备案 33052102000294

主办:德清县史志办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