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镇,一座弥漫书香气息的千年古城
春星历历露华流,
远树苍苍烟雾收。
棹发清溪惊宿雁,
正逢明月下河洲。
——明·陈子龙《德清夜游作》
乾元镇全景
乾元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西部,德清县中部,境内群山环绕,水网交织,山水兼胜。距德清县城武康13公里,杭宁高铁、湖杭高铁、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304省道等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行政区域面积54.14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2023年常住人口6万。连续2年获评全省千年古城复兴试点优秀单位,获《小康》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经典案例,入选第七批全省历史文化名镇。
《乾元镇志》载:“公元前222年,越王降秦,秦设会稽郡乌程县余不乡。”乾元镇是德清的古县城,古称“余不”,形成于先秦,其前身为东汉时期的乌程县馀不乡,唐朝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建县,有着2200多年的建制史和1300多年的县治历史。1949年5月德清县城(今乾元镇)解放,1950年改城关镇,1994年5月县城由城关镇搬迁至武康镇,2004年城关镇更名为乾元镇。
乾龙灯会
乾元镇历史悠久、历代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自唐以来,出现200多位进士、三状元、一榜眼、一探花和几十个翰林;涌现唐代书法家沈传师、宋代高僧赞宁、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当代红学家俞平伯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目前,全镇拥有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非遗2项,县级以上“非遗”11项,省级保护单位3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点32处。
书香古城,焕发生机。2015年起,乾元镇大力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工程,在保留原有城镇肌理的基础上推进老城的有机更新,保“古城”、整“老城”、建“新城”,用绣花功夫抓精细化管理,串联文化碎片、复兴千年古城,并将其自然融入居民生活环境。充分挖掘古城人文底蕴,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打造里弄文化标识。加强对清河桥、德清窑博物馆、承厚堂等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打造了清溪书院、左顾亭文化公园、集古斋、水文化馆等一批文化区块和节点,凸显古城应有的儒雅风度和书香气息,展现出别样的小城生活情调。
里弄文化是乾元的一大特色,如余不弄在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修葺古建筑,恢复老功能,融入新元素,先后建成修吉堂国学图书馆、镇文史馆、镇非遗馆和其他市民休闲功能。围绕传承崇德尚清、国学书香和非遗传习三大主题,开设国学讲堂、清溪书场、乡音党课、巾帼讲堂、文明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载体,开展“德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乾元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骄人业绩。旧城有机更新项目获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获评“省级样板”。
修吉堂国学图书馆
2021年,乾元镇入选浙江省首批古城复兴试点城市以来,又大力实施“古城新区,共富共融”发展战略,围绕千年古城复兴四大体系,排定百项重点工程项目“三张清单”,同步谋划实施“文化地标再现、城镇肌理疏解、文化场馆提升、人文古迹修复、传统文化复活”五大文化复兴工程。深入挖掘“蔡家状元”“徐氏翰林”“朴学大师俞樾”“现代电影艺术家夏衍”等名人文化资源,打造名人廊、状元墙等文化景观地标,通过考古勘察,局部展示古城墙及护城河历史格局景观,加快塑造更具标识度和标杆性的“千年古城”城镇品牌。
从修缮古建筑改建国学图书馆、文史馆、俞氏文化展示馆等9处文化场馆,到保护性开发余不弄、丁家弄等5条里弄,推动浙北乾龙灯会、“乾城似锦”市集、非遗研学等文化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从开发“国学古韵游”、“探访古建游”、“弄里寻真游”等千年古城景区旅游线路,到开展半月泉、古城墙、德清窑考古调查,实施赵家弄历史街区提升、长桥河景观提升和榜眼第等古民居修缮,乾元镇聚焦“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审慎推进古城保护和更新,有序推进一批千年古城复兴项目落地。
康熙德清县治图
复兴中的乾元,将以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新型产业功能培育、特色街区营造、文化景观重塑、生态空间优化、人居环境提升为古城复兴路径,通过“双核”驱动、“双修”联动、产业“融港”、生态“融杭”等区域复兴联动,带动古城周边复兴联动,使乾元成为德清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样板镇,实现“千年古城”的全面复兴。
千年古城焕发新颜,“老县城”实现华丽蜕变。一幅传承历史、面向未来的“千年书香古城”画卷正徐徐展开。
“书香乾元”地标
主办:德清县史志办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