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清人文 > 舆地纪实

毁损新市名胜古迹概述(二)

日期:2015-08-0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德清史志网 字号:[ ]

    毁损的殿阁有鲁班殿、魁星殿、李纲殿、祖师殿、西阁、文昌阁、佛阁。

  鲁班殿:位三元宫后,今新市小学河边,晚清所建,新市泥木工祭祀之地,20世纪50年代拆除。

李纲殿:在刘王庙内,正殿西,祀宋太师李纲,清代毁。

    魁星阁:在陶沙弄,乾隆六年,镇人钟旌建,乾隆四十八年沈学州重修,晚清毁。清代诗人吴大中有《登魁星阁》“杰阁崚嶒倚碧霄,八窗开处望迢迢。此间呼吸通阊阖,说于游人莫叫嚣”。清代光绪钟丙熙又重建,近代毁。

  西阁:位觉海寺西邻,旧有“西阁送霞”为仙潭八景之一,西阁即大悲阁,晚清毁。

文昌阁:共有二处,一在蒋界弄,一在陶沙弄,明代建,至晚清民国毁。

    佛阁:在慧通寺后,明宣德三年主僧守真重建,毁年无考。

毁损的堂祠有东圣堂,西圣堂,北圣堂,中圣堂南北总管堂,太均堂。大仙堂、报本堂、中西土地堂、康王祠、陆仙祠、三贤祠、刘宣教祠、吴丞相祠、节烈祠等。

新市清代建有东西南北中五座圣堂,皆为道教,如供奉真武大帝等,亦有一定规模,即封火墙围筑,二进一平厅亦楼厅,除南圣堂外,余四座皆毁

  毁损的总管堂有望仙桥总管堂,会仙桥总管堂,清代建筑,20世纪50年代毁。2006年重建,但已于原貌不符。

    太均堂:位于果山头,清代建,毁于20世纪50年代。

大仙堂:位于十景塘西运河边,清代建筑,单开间,供奉狐仙,1950年毁。

  报本堂:位于永灵东庙西,南宋灭亡,元兵入新市,时有八十高龄的镇人曾住南康知县的姚琯,为使镇人免遭涂炭,冒险出南栅迎接元兵,伏于刀剑之下,祈勿加掠镇民钱财,元军主帅孟万户大怒,拷打姚琯,姚琯不求饶。适有巨蛇挡道,元兵大惊速退。姚琯故后,其孙姚元和与镇人合议纪念,建堂名曰“报本堂”明末堂废。

  新市旧有土地堂五处,清代建筑,分别位于土地弄、朱家桥堍、太平桥堍等,毁于20世纪50年代。

  康王祠:位于觉海寺后,今三中后操场,宋代建,为纪念康王赵构过新市到临安建都,清代康熙《仙潭文献》中新市古图有标识,毁年无考。

  陆仙祠:又名陆仙楼,亦名听月楼,建于宋前,位东栅谢家园通仙桥傍,楼高两层,飞檐反翘。供晋道学家陆修静肖像,南匾额“蓬莱仙境”,北匾额“洞天福地”,经明代多次重修,特别是清顺治十年,镇人刘允明发起大修,并撰书五体书法碑《简寂陆仙碑记》,此碑长170厘米,宽90厘米,厚22厘米,约500余字,载陆修静生平事迹,由崇祯进士镇人沈戬谷作跋,南明弘光朝户部司事胡襄和崇祯进士胡琏等立碑,书法大家刘允明用直行篆隶草五体书写,全国鲜见,融秀逸多姿圆润遒丽为一体,碑为阴文。太平军毁,光绪十二年重建,1950年陆修静像及宋徽宗瘦金书匾额“寂寘观”均毁。1966年至1970年间,陆仙楼与通仙桥均拆除,所幸谈鸿儒先生在1950年前拍有照片留存,故在2007年,于新市陈家潭改建一古建筑,处貌颇似陆仙楼。内置《简寂陆仙碑记》,系笔者在1986年于陆仙楼遗址发现,并保护了二十余年,终于找到好归宿。

  三贤祠:位果山,明代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46年)德清县令冯焕为纪念南宋新市三位先贤左丞相吴潜、右丞相游似、显谟阁学士刘光祖,在果山头建三贤祠、镇人陈霆撰《三贤祠碑记》,并在祠傍立节烈祠,即节妇烈妇祠,纪念镇妇女洪春春、邵节妇、沈回奴,三贤祠至晚清民国毁损,至20世纪50年代全部拆除。

  刘宣教祠:在陈家潭,神刘圣,元代新市三里湾人,在陈家潭开设米行,小斗进大斗出,即刻意做蚀本生意,半年后家财尽散,跳入陈家潭自尽。元朝敕封刘圣为“宣教郎”,镇人俗称大官菩萨,米大官。元明时镇人为纪念刘圣。故建“刘宣教祠”,俗称“大官堂”,为三开间一进建筑,至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

  吴丞相祠:位于茅家弄、紫荆弄之间,明代天启四年(公元1629年),南宋丞相吴潜十二世孙,官杭严道吴伯与来新市,檄德清县令敖荣改常平仓为纪念吴潜的“吴丞相祠,”当时有基地五亩二分,祠房八间,挂吴潜及父吴柔胜、兄吴渊、子吴璞画像,榜其门曰“宋嘉定丁丑状元特进左丞相吴潜旧第”。由吴潜在新市后代守祠。吴伯与作《吴覆斋祠堂记》,并刻石,毁于清代。

  毁损民间祠堂有陈氏宗祠、杨氏宗祠、王氏宗祠、姚氏宗祠、沈氏宗祠、高氏宗祠、陈氏宗祠、钱氏宗祠、吴氏宗祠等。

  陈氏宗祠:位于永灵西庙后,建年无考,清末民初毁。

  杨氏宗祠:位于宁夏路东南段,古名杨祠湾,1950年后毁。

  王氏宗祠:位于东栅顺济桥西,明代建,清末民初毁。

  姚氏宗祠:位西栅,建年无考,清末民初毁。

  沈氏宗祠:位果山头西南,三开间坐南朝北,东西长11米,进深10米,青石天井50万平方米,门厅上置沈氏宗祠砖雕长方形匾额,清代建筑,1950年后成新市粮仓,1992年后拆除。

  高氏宗祠:位南栅步行桥南堍,清代建筑,坐南朝北,门厅砖雕高氏宗祠匾额,1950年后由新市粮管所接管,1960年后毁。

  陈氏宗祠:位西城路煤沙滩,清代建筑,坐北朝南,1940年后塌圮。

  钱氏宗祠:位步行桥南堍,清嘉庆年间,吴越国王钱鏐二十六世孙钱锦城,从江苏溧阳迁新市,至清末玄孙钱庠周将祖屋改建成钱氏宗祠,规模较大(今存圆形石雕一件),斯时全县钱氏,每年两次到新市祠堂,祭祖聚会。1950年后拆除。

  吴氏宗祠:位对峰浜,清代建筑,1950年新市粮管所接管,后拆除。

  胡氏宗祠:位胡尔慥故居,大约在茅家弄南,三开间平厅,明代建筑,内墙砌明代崇祯皇帝敕胡尔慥祖父母胡心传夫妇,父母胡咸宾夫妇以及胡尔慥夫妇,六道恩纶圣旨,由明相国张瑞图书录的十六块石刻,1953年拆除。

  毁损的官仓有杨家仓、常平仓。

  杨家仓:位东栅,南宋时和王杨沂中在此置庄宅,又名杨将军府,亦做粮仓,宋末毁,今存地名。

  常平仓:位茅家弄,明代新市官仓,明天启四年改建吴丞相祠。

  毁损的兵营有屠家堡兵营、太平军驻新市兵营、日军驻新市兵营。

  屠家堡兵营:位南栅朱雀桥下,宋元二代新市镇将在此屯兵,至明代为民居。

  太平军驻新市兵营:光绪《新市镇再续志》:“粤匪到镇始末载;咸丰辛西六月,寇自石邑而来,据住新镇,自东栅而进,即于东栅口筑一土城,贼头目何瞎子择于后巷刘宅打一公馆,为长毛衙门……”。据调查,后弄刘宅即刘荣载之宅,有三进厅堂,一进20世纪80年代拆除,二进为平厅,严重破损,但梁架结构尚好,三进楼厅,有多户人家居住,此为太平军驻新市首脑之兵营,为古代主要史迹之一。

  日军驻新市兵营:位于西栅,砖木结构,约建于1920年至1923年,原为新市公立丝厂库房,青砖出面不粉饰。占地252平方米,三层楼,建筑面积756平方米,大门120厘米×240厘米,钢门包钉,窗36扇,尺幅180厘米×120厘米。

  1939年日本侵略军伊泽部队驻新市,常驻一个小队日军(约30余人)看中公立丝厂蚕房,并在旁用条石筑碉堡,为开阔视野,将西栅300米内几十幢厅堂和民居及驳岸拆毁,内有钟兆琳先生五进深厅堂祖居,并将大批百姓捕入兵营严刑拷打,杀害无数。1949年后作新市丝绸仓库,2003年拆除。

  毁损的古戏台有三元宫戏台、永灵东庙戏台、永灵西庙戏台、大王庙戏台,药王庙戏台,拆除年代均在1950后。

分享到:

备案序号:浙ICP备10203670号 网站标识码:3305210002 公安备案 33052102000294

主办:德清县史志办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