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清人文 > 舆地纪实

毁损新市名胜古迹概述(一)

日期:2015-08-0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德清史志网 字号:[ ]

  在数千载之历史长河中,新市名胜古迹种类有二十九种,如寺院、庙宇、道宫、殿阁、堂祠、官仓、兵营、戏台、庵堂、鼓楼、会馆、书院、古井、丘山、园林、桥梁、坊表、厅堂、民居、驳岸、河埠、炮楼、楼宇、府第、门楼、栅栏、当铺、作坊、水阁等。单体古建筑有一百八十五处,古桥梁有五十四座、商贸类、民居类、作坊类厅堂四百余幢,然而大部份已毁,现就历史记载及本人四十五年之调查采访,作大致概述。

  毁损的寺院有明因寺、慧通寺。

  明因寺:亦称明因院,位于新市镇胡家坊东端与新安路交汇处,五代周显德三年(公元957年),余杭县令新市人章靖舍祖宅创建号罗汉院,两浙僧统宗教史学家德清人赞宁撰《罗汉院记》记其事。宋代熙宁元年(公元1063年)更名明因院,明代中叶更名为南寺,万历年间僧人真海募建正殿,崇祯年间僧人成中又扩大,深广倍昔。清代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僧人徹亮募资重修。清代乾隆年间,江南织造局来新市采买蚕丝。寓明因寺,易名“鸣因寺”。明因寺规模略小于觉海寺,为新市第二大寺院,“南寺晓钟”为“仙潭十景”之一,清咸丰十年,太平军驻新市,明因寺被毁。清代同治年间至光绪年间,部份重建,至20世纪五十年代拆除另建房屋。2008年,明因寺遗址搞基建挖土,笔者前去考古,见其青石石库门二条、及三米青石阶沿石手工细凿,还有一太湖石莲花柱础一块,直径达一米,极其震撼,笔者将一米直径之莲花柱础石用吊车存放刘王庙西场地,此为五代明因寺遗石,与觉海寺内出土的唐代遗物几乎一模一样,

  慧通寺:在今菩萨桥至司前街之间,五代时,吴越国王在此建双塔寺,宋代熙宁元年赐名法华院,政和七年(公园1118年)改名慧通寺,因其寺前有双塔故又称双塔寺,元季兵毁,僧众星散,地没入官。明代永乐年间,有名僧古愚来新市无寺可居,查出“慧通寺”匾额,遂购吴丞相基址重建,古愚故后,道宁续建,山门悬“仙潭第一山”,明代永乐二十一年,卫府长史金实作《重建慧通讲寺记》,内曰“佛殿高六十尺许,刻装三佛像,坐身八尺,傍设罗汉诸天侍卫四天王颇备,于是栋宇翚飞,黝垩丹漆,像设瑰奇、金碧辉映”,由此可知规模宏大,气势不凡,至明代中叶毁,传说慧通寺花和尚见美貌妇女拜佛,挖地窖装翻板,失踪妇女家人报官,案子侦破,被官府捣毁。

  毁损的庙宇有永灵西庙、永灵南庙、药王庙、大王庙、土地庙、关帝庙、五猖司庙等。

  永灵西庙:位于西庙弄口,西晋年间,西庙弄时称施家巷,内有施煦居此因舅父朱治无子,遂过继改名朱煦,兄长朱然为吴国右军师。朱煦的儿子朱泗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生于新市施家巷。史书记载:朱泗十岁博览史书,能文善武,成年后勇力过人,尤精弓马。斯时新市大旱,市河干涸,朱泗发起疏浚开掘市河,引来西栅洋溪之水,缓和了旱情,对古代新市水利卓有贡献。永嘉年间,晋国内乱,皇帝诏命大募兵,朱泗投军,因其作战勇敢,数年后即在扬威将军纪瞻前为将。其时安东大将军石勒(即后来的后赵皇帝)起兵反晋,朱泗奉命在京口至芫湖防御,并设计在葛坡大败石勒,故升为晋元帝殿将。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晋武帝婿镇东大将军王敦借口“清君侧”,自武昌起兵谋反,接克晋都建康(南京),朱泗奉旨率敢死队讨伐,突入王敦中军不幸中箭而亡。晋明帝即位,追赠朱泗“镇国大将军”,葬新市镇北5华里朱墓村(元代中叶,朱墓被发现,内有弓箭等遗物)南宋皇帝四次封朱泗保宁将军,灵感公等

  太宁三年,即朱泗故后之翌年,东晋平定王敦之乱,晋明帝司马绍下诏:为国尽忠守节者,追加封谥,并在所在地立庙祀之,以荫斯福民。其后施氏族人在施家巷建纪念朱泗之永灵庙,庙为三进深,大门进内为戏台,中为大殿,供奉灵感公朱泗与协惠、昭庆、顺应、助吉夫人——朱妻及世子保庆嘉济永昌候等诸神塑像,身着晋代服饰。两边是偏房,系道人卧室,后殿为香客房。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宋高宗赐《永灵西庙》匾额,一时香客蜂拥。都城临安(杭州)的名人雅士纷纷前来揽胜。宋嘉泰三年(1203年),名士陈篯撰《永灵神号加封记》记其事。至明代正德五年(1510年)进士新市人陈霆发起重修西庙,崇祯进士庐州知府新市人沈戬谷撰《重修永灵西庙碑记》。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镇人刘瑞凤、蒋明元又倡募更造部分庙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留候张良五十四代孙张真人继宗为朱泗加号“广佑真君”,题额“经邦济世”。乾隆年间,里中同社购地创建寝宫三间,周以迴廊□屋。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占新市,永灵西庙烧毁。清同治四年(1864年),里人程秋舫发起重建。杭战时部份庙舍被毁。1950年为新市粮管所接管。1986年5月,笔者亲见,残留的庙舍被拆,建新市粮管所职工宿舍,仅剩西边一侧围墙。

  永灵南庙:位步雲桥东,宋代所建,清《仙潭文献》载:“南漾上,相传宋时漕艘上下,俱于永灵庙祭赛,镇人虑其入市绎骚,故立庙于此。”清嘉庆十六年里人重茸。清咸丰十年,太平军入新市,毁永灵南庙,清光绪二十一年镇人捐资重建。至20世纪50年代庙废,2001年仅存一间小屋,在原老轮船码头西,后被拆除。

  药王庙:位药王路,清代初年建,新市药业祭祀之地。1953年左右拆除。

  大王庙:步雲桥西北堍,清嘉庆《新市镇续志》载:“大王庙在步雲桥西,相传神姓谢,讳绪,会嵇人,明封金龙四大王。国朝加封显佑通济昭灵王,漕运之事实资阴护云。”清代咸丰十年,太平军入新市三年,大王庙烧毁。光绪年间新市米业捐资重建。庙宇二进深,民国初年新市米业同业公会办公之所。平厅高大,中悬《嘉穗堂》匾额,由浙江省长张载阳所书。抗战遭破坏,抗战后重修。1950年由新市粮管所接管,20世纪60年代拆除,建粮食仓库。

  关帝庙:又名关圣行宫,明代改建,位永灵东庙东邻,20世纪50年代拆除。

  五猖司庙:位五猖司弄中段,明前所建,二进建筑,20世纪60年代拆除。

  新市有东南西北四座土地庙,皆在20世纪50年代拆除。

  毁损的道宫有东岳行宫、三元宫、长寿宫、宣梵宫。

  东岳行宫:位于今第二小学址,北宋崇宁年间,有人指此当出异人,乡人陈佐谋遂发起创建,六年后完工,前后有二殿,东西有二廊,内外二门,像座设中殿,妃位供后殿,南宋新市人进士姚谷撰《大宋湖州府德清县新市镇新建东岳行宫记》,记其事。明清二代都有重修,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道人沈作霏募资改建后楼,规模宏大,故称“镇中楼”。清咸丰十年,太平军占新市,东岳行宫烧毁。光绪年间镇人沈旭募资建造二殿。1954年改新市小学,至1992年全部拆除,现存“位育经伦”花岗岩石牌坊一块,阳刻,书法极佳,落款“光绪已亥年仲秋陈瑞玉”。

  三元宫:位司前街西,始建年代无考,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2年)镇人钟观天增建后殿三间,以祀真武大帝,并设天后神像,乾隆六十年,道士夏建如发起重修。朝街门上方原有明代陈霆所书石匾《雄镇仙潭》,于清代晚年跌落所毁。光绪年间书法大师俞樾(1820—1906年)补书“雄镇仙潭”石匾置原处,即原卖电影票窗口上方三米处。1966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阳刻“雄镇仙潭”被凿。1992年拆除,石匾破碎,其中落款俞樾之边石存新市司前街民间艺术馆内。1954年,三元宫为新市小学,今存光绪古墙一处。

  长寿宫:位果山北岸,今新市粮仓址也。清顺治年间姜健行创建,1950年毁。

  宣梵宫:位东栅中台弄师姑塘,唐代咸通年建。宋治平年赐宣梵院,清代名连雲院,1937年后毁,2001年笔者前去遗址寻访,存部份石构件。

  毁损的道院有蓬莱道院、海会禅院、建道院、罗汉院。

  蓬莱道院:位于东栅永灵东庙以东,建于南宋,为新市古代名胜之一,明代诗人邱吉有《题蓬莱道院壁》、明胡□有《游蓬莱道院》,明代进士新市胡瑄有《题蓬莱道院》五言诗:“花木通幽径,乘闲我独来。人如大罗客,地号小蓬莱。琪树秋长好,碧桃春自开。道人能好事,曾不厌追陪。”大约毁于近代。

  海会禅院:在觉海寺西北塔院之右,宋代雍熙年间邑人梅仁荣,梅延昶父子所建,乃是觉海寺罗汉院之子院,宋大中禅符五年赐额,绍熙二年,觉海寺主僧觉海作子院。明代清理佛教,归慧通寺管理,明代中后期毁。

建道院:在觉海寺即今三中后操场,建于宋前,明代弘治十二年火毁,明正德进士沈清发起重建。因资金不足,仅建部分。至明代嘉靖年间,道人沈世和,镇人姚钦,邱槿等建正殿三间,后楼五间,中堂三间。清顺治十年又重修,至晚清毁于太平军之手。

   罗汉院:在觉海寺观音殿后,乾隆二十八年,觉海寺僧人蓬头一人募建,仿杭州净慈寺而略小,乾隆四十五年某月某日中午火毁,至今未重建。

分享到:

备案序号:浙ICP备10203670号 网站标识码:3305210002 公安备案 33052102000294

主办:德清县史志办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