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东苕溪导流40年的老德清大闸
在湖州市德清县城关镇的德清大闸不远处,有一座老德清大闸遗址,它建成于1959年9月,是东苕溪导流港上的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防洪闸。
1959年建成的德清大闸 图源:《德清水利文化图记》
苕溪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其主要支流为东苕溪和西苕溪。东苕溪的起源地天目山,因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致使汛期下游河道泄水能力不足,很容易发生洪水,严重威胁杭嘉湖平原的安全。1958年冬,德清县从城关镇开始改道东苕溪,兴建东苕溪防洪工程,使东苕溪洪水直泄太湖。
东苕溪改道河段称为导流港。导流港设计时以杭嘉湖平原防洪除涝功能为主,兼顾平原两岸的农田灌溉、航运、供水、环保等功能。为了拦截东苕溪上游洪水经导流港北泄太湖,向杭嘉湖平原分泄东苕溪超量洪水,还决定在导流港东岸兴建德清、洛舍等6座防洪节制闸,共同担负“拦洪北泄,分洪削峰”的调洪任务。
1959年3月,德清大闸率先破土动工。当时施工技术简陋,没有施工机械设备,修建大闸全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闸基坑是用锄头、铁锹、簸箕等挖出来的;建筑材料由工人们用扁担挑、用双手搬运才能入库;浇筑混凝土用的石子,由工地上的妇女民工们用小铁锤一锤锤敲打而成;混凝土则由6个壮劳力分站两边,用铁锹来回干拌配料多次,再加水来回拌多次;砌筑闸墩用的石料,是从城关镇古城墙和开挖导流港涉及的古墓拆下来的条石,人工抬运到工地上。为了尽快建起大闸,县委带领干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据参与修建的工人李法根回忆:“手磨破了,脚上也磨出了好多水泡,每天都累,但是想到大闸建好后可以挡洪,就咬牙坚持了下来。”
9月,德清大闸全面竣工。大闸共有5孔,总净宽23米,其中中孔宽9米,为主航道孔,4个边孔均宽3.5米,过闸流量为每秒385立方米。
德清大闸泄洪时的场景 图源:《德清县志(1986-2005)》
东苕溪防洪工程改变了东苕溪的自然走向,开创了东苕溪中下游人为调控洪水的先例。德清大闸建成后,曾多次抵挡洪水侵袭、减轻洪水冲击,发挥了“上保杭州、下保湖州、东保嘉兴”的重要作用。1995年梅雨期间,德清遭到3次洪峰侵袭,7月7日2时德清大闸闸前水位达到4.57米,大闸全力排水,有效减轻了洪水对杭嘉湖平原的冲击。1996年6月30日至7月7日,东苕溪流域普降大到暴雨,产生的洪水直接影响德清,德清大闸5孔全开,加上洛舍大闸两侧边孔泄洪,向东泄洪流量达每秒613立方米,为西险大塘乌龙涧的抢险赢得了时间。
2001年9月,新德清大闸在老大闸北面85米处建成,老德清大闸正式退役。如今,这座60多年前建造的老德清大闸依旧保留着主体结构,成了德清县乾元镇的地标性建筑。
主办:德清县史志办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