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清人文 > 文史钩沉

重建南方朱鹮种群“摇篮”

日期:2024-04-2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德清史志网 字号:[ ]

飞翔的朱鹮(浙江省朱鹮抢救保护基地 供图)


这是一只飞翔在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的朱鹮,美丽而优雅,吸引了无数爱鸟人、摄影人。


朱鹮是起源于60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的古老物种,古称朱鹭、红鹤、旋目,被誉为“东方宝石”,是世界性珍稀濒危鸟类。从2008年引进第一批朱鹮,到成功人工孵化,再到野化放飞,自然繁殖成功,德清县下渚湖用十六年时间实现了朱鹮从0到761的突破。


2007年,原德清县林业局得知浙江省林业厅“朱鹮人工繁育种群的引进及野外放养项目”后,立即通过浙江大学向省林业厅表达了承担该项目的意愿。随后,省林业厅派出相关专家到下渚湖实地考察并商讨相关事宜。专家们一致认为,下渚湖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很适合朱鹮的生存和繁育。于是,省林业厅同意将该项目落地下渚湖。


2008年,德清从陕西引进了5对朱鹮,并先后攻克饲养、繁育、野化等技术难关。为了让朱鹮能在德清安家落户,省林业局、德清县财政局每年都会安排专项资金,确保繁育基地的顺利建设和运行。同时,德清县将下渚湖湖上山、道观山等2600亩的范围划定为县级自然保护区,禁止破坏性开发、禁止投放农药,给朱鹮野外种群重建予以可靠环境保障。数年后,德清朱鹮人工繁育种群数量达到382只,位居全国首位。


2014年,德清利用在全球首次自主研发的朱鹮野外生存力遗传基因评估系统,首次在德清就地野外放飞33只,并通过在部分朱鹮身上佩戴野外动态追踪器,建立了种群动态监测体系。监测结果显示,第一批放归的朱鹮野外存活率高达96.97%,中国朱鹮南方种群的首次野化放归取得圆满成功。2022年,在杭州西溪湿地公园首次实现异地野外放飞朱鹮10只。这两个“首次”拉开了中国南方朱鹮野外种群就地重建与异地重建的序幕。

下渚湖俯瞰图(下渚湖街道 供图,沈一周 摄)

2016年,德清县向四川峨眉山输出经过优选后的20只朱鹮,支援四川朱鹮种群的重建,这是德清“朱鹮异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项目”启动以来,首次支援其它地区种群重建。

2022年9月,中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启动仪式暨朱鹮保护研讨会在德清召开。德清被正式授牌成为浙江省朱鹮抢救保护基地,并分别与湖南南山国家公园、钱江源国家公园、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签订中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合作协议。

截至2023年孵化季结束,朱鹮抢救保护基地的朱鹮总数量已经达到761只。其中,野外种群367只,人工圈养种群394只,稳居全国种群前三甲行列,圈养种群数量居全球第一,成为全国第三大朱鹮种群和全国最大朱鹮人工繁育种源基地,并形成了一套成熟领先的朱鹮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和野外重建种群培育操作体系,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朱鹮及其它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德清经验”。

十六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南方朱鹮种群在德清的启动重建,不仅是德清县下渚湖生态持续向好的见证,也是德清县贯彻落实“八八战略”、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见证。




来源: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

分享到:

备案序号:浙ICP备10203670号 网站标识码:3305210002 公安备案 33052102000294

主办:德清县史志办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