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清人文 > 文史钩沉

国宝“寿星像”征集记

日期:2013-08-1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德清县史志办 字号:[ ]

国宝“寿星像”征集记

 袁  华

  在德清博物馆的精品库房中,收藏着一件极其珍贵的国宝级文物,那就是编号为D0287的藏品,青白瓷(又称影青)寿星像。这件出土于乾元镇(原城关镇)砻糠山南宋纪年墓的藏品,由江西景德镇窑烧造,1995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德清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国宝与我投缘,其征集过程由我一手办理。如今虽说年久,细节渐淡,但仍是记忆犹新。

  记得那天是1986年的10月17日,天气阴雨。下午我开完会,回到当时老县城的县博物馆,见其他同志均外出办事,馆内颇为宁静。当我坐在办公桌前,准备梳理会议材料时,桌上的电话铃急促响起,于是我随手接听。打来电话是原砻糠山油库的一位同志,说在他们油库旁边的山上,挖出了古墓,还出了一些东西,要我们赶紧派人去看看。出于职业的敏感,我不敢倦怠,于是问清了大概方向后,急忙背起原广播站常用的帆布包(包上自写“考古”二字),带着双镜头海鸥牌照相机和考古工具,跨上杭产海狮牌自行车,迅速地往砻糠山方向疾驶。

  砻糠山位于乾元镇东郊,属乾元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距老县城县博物馆约2公里。我一路过直街,穿东街,跨东门城桥后驶上当年正在新建的德新公路。赶到现场时,只见不少民工在开山挖地,于是我找到了工地负责人胡文征,他向我介绍这是县三桥林场,正在新建的堆木场,近日确有坟墓挖出,还出了一些东西,说完就领我前去,我随他前行不足百米,只见一座单穴砖室石盖墓被挖得只剩尾部,四周断砖碎石遍地,一方墓志斜躺旁边,几件器物夹带着泥土,被随意码放在地上,我急迫地查看究竟,一尊塑像格外引人注目,我小心翼翼捧起塑像,用竹签慢慢除去塑像身上的泥土,塑像束发戴冠,面相端庄,两耳垂肩,身披宽袖长衫至膝,内着长裙坠足,腰系宽带,脚蹬高靴,左手搭于膝部,右手持灵芝于胸前,安坐在三足座上,右侧有一小鹿回首翘望。据后来专家鉴定,塑像是道教人物“南极老人”(即南极星。旧时以此星主寿,俗称寿星)。该像雕琢精工,线条流畅。人物外衣及小鹿施釉,釉色白中闪青,稍带开片,其余无釉露白胎,部分可见火石红。我仔细端详,如获至宝,喜悦不停地在我内心翻滚。

  面对如此精致、婉丽和叹为观止的塑像,我将喜悦藏在心底。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就问他们:“就这几件,还有其它东西吗?比如金、银或玉器,这些可是墓里值钱的东西呀。”这时一位姓邱的民工急忙回答:“这是一座空墓,挖开时清清爽爽,连棺材木头多没有,这几件还是我从边上一个小洞(墓葬耳室)里掏出来的,哪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说完还很纠结。此刻,我非常认同他的说法,因为我们这一带,宋代以后盗墓成风,尤其是砖室墓,有“十室九空”之说。看来这几件器物当年幸亏放在耳室,再加上盗墓者疏忽或外行,才会留存至今,真是万幸。

  当下天色渐晚,我也不再多问,按常规对墓葬拍照、记录,心中思索着如何拿回这些宝贝?于是我诚恳地告诉大伙:“我是县博物馆的,这些东西,我们要拿回去作历史研究用。” 此话一出,民工们一起帮我把器物一件件仔细装入考古包中,我原以为他们会阻挠或者至少要讨劳务费之类的,他们的举动出乎我的意料,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之后,林场老胡派人用双轮车连同石质墓志铭及其他器物一起,帮我送回单位,当然我也按当时劳动价格,支付了误工工资,还馈赠了印有“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杯子给他们留作纪念。

  光阴荏苒,岁月不居。如今每当我在库房目睹这件国宝,就会联想起当年征集的往事,从而感激那些报告和发现者们的厚道和对国宝的呵护,对他们的敬慕也时刻铭记在心。

分享到:

备案序号:浙ICP备10203670号 网站标识码:3305210002 公安备案 33052102000294

主办:德清县史志办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