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清人文 > 人文春秋

新市沈泰源与藏书家沈德寿

日期:2015-01-3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德清史志网 字号:[ ]

  清代道光年间(1820—1850),宁波慈溪沈师桥休文公沈约后代沈延鍪来新市镇经商。当时新市中药业只有泰山堂等二至三家,经考察后沈姓老板遂决定创办以中药制作、中药材批发的药栈行,并在新市西栅晓翠巷购地二千余平方米,建造开设沈泰源药栈行,并成为德清县首家,因其经营得法,故在杭嘉湖地区小有名气,清代名臣林则徐曾为沈泰源题联赞誉(我认为林则徐在浙江为官时所题),沈泰源制成抱柱联悬挂第一进厅堂,毁年无考。沈延鍪故后由儿子沈纯礼经营,其后由孙子沈德寿掌门。沈德寿故后,由三个儿子沈家骧、沈家驹、沈家騋合股共同经营。一九四九年前,一个儿子退出股份,到湖州开设资生堂药店。后来沈家騋退出股份。一九五六年由沈家驹儿子沈祖昱掌管,与西大街大德生药店合并,更名“民生药店”。其后新市全镇医药行业合并,成立新市医药公司,沈泰源药栈行完成历史使命。

  沈泰源药栈行座北朝南,是一处用风火墙围筑的独立建筑,南邻清代药王庙,是晚清新市药业聚会之处。北门外为新市西栅市河,直通西栅漾和漾溪港(东苕溪支流),水上交通极为便利,可通杭嘉湖平原主要城镇。大门系石库风火墙,上悬沈泰源招牌,并有门楼造型精美,进门楼有三个小型天井,小型天井中间有楼房一幢,后有大天井近七十平方米,中轴线规整,武康石铺设。天井后为第一进厅堂,二层建筑,称楼厅,作会客之用,面阔三间十一米,进深九米。台阶较高,中间有三级石阶,高约五十厘米,落地雕花堂门古朴优雅,地坪至楼板高约三点八米,楼层檐口高二米,柱础石系武康紫石,覆盆式结构,柱子较精壮。檐口栏板雀替雕有人物图案,工艺中等,为典雅的清代中晚期建筑。厅堂中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抬梁上雕有一些花卉图案,梁枋中间亦有一些简洁木雕。二十四扇楼窗有寿字纹式。西边为与一厅相连之厢楼,称细货坊,即置放贵重中药材如人参等。

  第二进厅堂与第一进厅堂中间有天井相连。天井进深三米,长十一米,三厅面积及建筑结构与一厅、二厅相同,由此可见系同时建造。二厅与三厅西邻有过道,长近三十米,上覆瓦片。过道西有六十米长,二十米宽之大天井,乃作晒中药材之场地。北边围墙处建有厨房一处,南边围墙筑有平房三间。总之,沈泰源药栈行为当时德清县最大中成药作坊,制有人参再造丸、口服滋补药、八蒸糕及外用膏药。民国时,有账房沈佑德,杂职工多人。二〇〇三年,新市镇西成路地段实行旧城改造,沈泰源药栈行旧址存厅堂二幢,楼房一幢全部拆除,作者因当时从事拆房管理工作,故对沈泰源药栈行之建筑结构有一定了解与研究。

  沈德寿(1862—1934)字长龄,号药庵,别号窳民,十九岁随祖父沈纯礼到新市,从新市东栅宋世滋习文,他非常喜欢古书画及历朝尺牍,遇有所获必详其姓氏,采拾二十年,属目者数千计。光绪十年(1884年),沈德寿到湖州访藏书家陆心源。陆心源见沈德寿年轻好学,引其观陆氏皕宋楼全部藏书,并劝沈德寿置书。自沈德寿掌管沈泰源药栈行后,经商利润即开始购书达十六年之久,达五万卷,为购书沈德寿足迹遍江南,自闻有珍本善本,不惜重资购买。并在其出生地沈师桥建了藏书楼——“抱经楼”,以藏其心爱之书。同时,沈德寿还亲自编撰《抱经楼藏书志》,他在自序中说:“余仅温饱,不能巨资购书,则惟自奉俭约,不为无益之费,辄遇异书,倾囊必购,人皆迂而笑之,余以为夙好在此,愿薄富贵而厚于书。”

  沈德寿编有《抱经楼藏书志》六十四卷,著录图书三万七千余卷,约一千四百五十种,编成于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内杨兰言题写书名,陈邦瑞、范金寿作序,沈德寿自序,《抱经楼藏书志》仿《皕宋楼藏书志》等,是清代最有影响的私家藏书目录之一。沈德寿书目记中言“愿吾子孙,继继绳绳,相承弗替,是余所厚望也。”《抱经楼藏书志》于一九二四年中华书局出版,一九八七年中华书局又影印再版,由此可知此书之价值,沈德寿藏书印为“吴兴沈氏”、“抱经楼”。

  抱经楼之藏书历经多年后,五万多册后大都散出,大部分图书分别由国家图书馆、台湾中央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等收藏。

  一九三四年,沈德寿在新市故世,入殓后扶柩回乡,葬长岐山山尾巴。如今沈德寿之后代分别居住在新市镇、武康镇、乾元镇、沈师桥镇、湖州城区及四川等地。

  注:部分资料由沈德寿新市及湖州后代提供。

  

分享到:

备案序号:浙ICP备10203670号 网站标识码:3305210002 公安备案 33052102000294

主办:德清县史志办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