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清概况 > 当地名俗

下渚湖湿地风景区

日期:2014-08-1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德清史志网 字号:[ ]

  下渚湖湿地风景区位于县城武康郊区三合乡,地处县境中部。范围包括下渚湖中心湖区、防风山等地,规划用地面积约36.50平方公里。

下渚湖湿地栖息着白鹭等水鸟(2004年摄)

  下渚湖中心湖区下渚湖为具有多样性的典型天然湖泊湿地,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为浙江省第五大内陆湖。湖面面积1890亩,水深约2米,为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多样性高、原生态保持最完整的天然湿地之一。湖区内有大小土墩600余处,其中最大的土墩为豸山岛,面积约50公顷,海拔最高处6.60米。湖中有墩,墩中有湖,港汊纵横,形成了水网交错的独特水乡景观。湖边芦苇飘荡,湖中红荷菱角,莲藕生香,鱼、虾、蚌、鳗等水产丰盈。夏季主要栖息有白鹭、灰鹭,冬季有野鸭等,水鸟已成为湿地的一大景观。

  史载,下渚湖一带在夏禹时为防风古国,防风乃一个治水有方的古代诸侯,故下渚湖又名防风湖。今湖畔存防风山,山下有防风祠,祠中有吴越王钱鏐所立古碑一块,防风祠每年农历八月廿五举办祭祀防风的防风节。

  下渚湖一带有良渚文化遗址数处,如羊尾巴山遗址,为良渚先民的生活领域。湖西有计筹山,山上有赵孟頫所书子昂碑(摩崖石刻)一处,计筹山下有资福禅寺、升玄观等宗教胜迹。湖北之石井山上有云岫寺,为浙北地区保存时代最早、最完整的一座宋代寺院。

  下渚湖仍基本保持自然质朴、原始野逸的江南水乡风貌,中心湖区方圆3.40平方公里范围内无住户及工矿企业。湖中的景观多样性、野生性、原生性保持良好,水质较好,为浙江省湿地多样性保存最为完整的天然湖泊湿地。2006年初,被省政府命名为第六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防风山(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防风山原名“封山”,清道光《武康县志》:“封山,以禁樵采,故名。”唐天宝六年改名防风。为古防风氏国所在地,防风山又名“风渚山”、“风山”、“封公山”。防风山高135,山背靠群峦,面临防风湖(下渚湖)。

  旧有“封山十景”,分别为防风古碑、竹林听雨、古梅胜景、封山石室、百丈深潭、潘老仙踪、朝阳俯瞰、春渚浪花、落霞飞虹、奇松待鹤等。祖师台,在防风山之阳,台四周原古梅成林,称“古梅胜景”;其中落霞飞虹乃指宋代古桥寿昌桥,为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石拱桥之一;封公洞,又名“封山石室”,神秘莫测,历为文人墨客、士大夫访游处,留下了歌咏诗篇;待鹤峰,为防风山主峰,原有古松7棵,今仅存一,由“七棵奇松待鹤还”诗句得名。松下巨石如砥,可卧可坐,举目能眺望防风湖全景;百丈潭,在防风山之阴,潭约亩余,深不可测。防风山上还有春秋至三国时期的古窑址5处。以防风山为中心有古墩墓8处。

  防风山麓有防风祠,是祭祀防风神的地方。防风祠初建于西晋元康初年(291),五代时吴越王钱鏐重建,清代防风祠再次重建,后毁于“文革”时期。明万历《湖州府志》记载,防风庙“祀防风氏之神,岁以八月二十五日致祭”。一直延续至今。19961997年防风祠大殿在原址修复,占地约5亩。大殿为歇山顶,穿斗式,顶高9.30,面阔五间,长约22,进深四间,宽约15,大殿中央供奉防风王,神座高8米,两侧供奉的分别为伍府遗粮王、金府利济王、施府秉仪王、晏府平浪王。祠内新绘防风治水故事的壁画。

  防风祠前有亭,亭内有后唐长兴二年(931)吴越王钱鏐所立的《新建风山灵德王庙记》碑,赑屃为石座,传为罗隐书,距今已有一千零六十余年的历史。石碑原立于防风祠内,防风祠二度颓废,碑移藏德清县博物馆,防风祠修复后重归防风祠。祠门前另有古碑三块。大殿西南方有榉树一棵,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树胸径0.50,冠幅6×6平方米,树高约10,为千年古木。大殿东北角另有观音殿一座。

  防风山文化积淀深厚,自然环境优美,为湖州名山之一。20051月,由民营企业兴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德清县旅业发展公司合作开发防风古国文化园,200610月对外开放。

 

防风古国文化园(2006年摄)

  防风古国文化园分为五大区:六合广场区、军事防御区、先民居住区、山顶祭祀区、陶玉作坊区。其游览线路:《国语鲁语》碑—六合广场—汉阙—六合古樟—竹林迷径—深堑—石窟—干栏式建筑—防风椅—指痕崖—祭坛—百尺崖—防风亭—白龙潭—蝙蝠寺—陶玉作坊—茶寮表演—防风祠。

分享到:

备案序号:浙ICP备10203670号 网站标识码:3305210002 公安备案 33052102000294

主办:德清县史志办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